天成财经 - 分享提供股票财经知识资讯

当前位置:天成财经 > 流向 >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

2024-09-22 11:33:19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堪称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最严重的财务欺诈案件之一。从2019年4月开始,康美药业财务造假问题逐步暴露,其虚增的巨额利润、虚构的巨额应收账款、虚假的资产规模,令人触目惊心。这起案件的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诚信基础,给中国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


一:康美药业财务造假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

备受关注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终于水落石出了,昨天晚上,证监会对外发布公告称,康美药业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甚至对康美药业实控人马兴田夫妇被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

现在康美药业(600518)财务造假案有了新进展,值得关注的则是股价问题,股民最担心的则是康美药业股价受影响吗?根据最新消息得知,60万顶格罚款的康美药业不退市,下面看看律师怎样解释这个问题。

8月16日,据康美药业公告披露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美药业涉嫌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共计36亿元。

面对如此严重的造假行为,证监会措辞严厉,表示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此前,投资人用脚投票也给到康美药业教训。截止8月16日,康美药业股价报3.78元/股,相较于4月29日披露会计差错之时,股价跌幅达到64%。

据《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证监会拟决定对康美药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对马兴田、许冬瑾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90万元的罚款…此外,对马兴田、许冬瑾、邱锡伟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公司只罚60万?还有另一件事吃瓜群众也想不明白,此前,康得新因虚增利润110亿元被强制退市,而康美药业这一次是886亿却不用退市,为什么两家造假的上市公司命运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对此有律师受采访分析“退不退市不看造假数额,而是看追溯调整后的利润情况,连续四年利润为负就要退市”,若按照此标准,康美药业尚未触发退市条件。

二:股票中埋地雷是啥意思?

埋地雷是预埋单的一种,预埋单买在低价位叫埋地雷。

首先,预埋单是证券买卖中的一种下单(委托交易)方式。就是预先估计好一个买卖价,提前填好后,先行递交给证券营业部的交易单。股市里对此种买卖有个形象的比喻:卖在高位的叫“挂篮子”;买在低位的叫“埋地雷”。

绝大多数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的人其实都不能直接参与交易,而是委托具有会员资格的券商进行。每笔操作,投资者都要向券商提供买入品种,价格等信息,即称为下单,券商再更据你的下单信息代理你完成操作过程。

预埋单特点:

预埋单的好处是可以提前布局好买入点和卖出点,达到快人一步的效果,但前提条件是要有良好的趋势判断能力。

注意:预埋单功能是由券商(你的代理商)提供的,具体功能和可操作时间当然也由其确定,与交易所(如上证,深证)无关,最终提交单子到交易所仍然是在正式交易时间。

三:“安然案”或在A股重演!康美药业“帮凶”正中珠江将迎来怎样结局?

康美药业“消失”的300亿元持续发酵,背后的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被推上“风口浪尖”,近两天接连有上市公司宣布不再续聘其作为审计机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已被推倒?

回顾著名的“安然案”,2001年末,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因协助能源巨头安然财务造假,因而遭到美国证监会调查,2002年安达信即告解体近百年 历史 烟消云散,自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只余其四。

正中珠江作为广东最大也是唯一一家总部在广东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会成为“中国版”安达信,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风口浪尖”上的正中珠江

4月29日,康美药业称由于“会计差错”2018年财报货币资金多计入299.44亿元,在市场引发轩然大波,这一涉嫌财务造假金额在A股史上前所未有。

而引发市场质疑的不光是上市公司,更是其背后的审计机构正中珠江。货币资金作为基本的会计科目,核实并不困难,出现如此大的“差错”让不少业内人士觉得匪夷所思。包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在内的诸多专业人士,都直指其协助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

很快市场曝出,5月9日正中珠江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其在康美药业审计业务中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

正中珠江是康美药业IPO时的中介机构,至今的19年间,均为康美药业年报审核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最“熟悉”康美药业的人,其此前却对屡遭质疑的“存贷双高”等问题视而不见,直至去年年报其第一次给非标意见。

有业内人士表示,拥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谨慎,一但在执业活动中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对其后续开展业务会产生很大影响。

事实上,近期已接连有上市公司宣布不再续聘其作为审计机构。

13日晚间,中顺洁柔续聘正中珠江为2019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遭到否决,也是当天中顺洁柔所审议的12项议案中唯一被否的议案。

另一上市公司中山公用在14日晚间同样公告,否决续聘正中珠江为2019年度财务审计机构及内控审计机构的议案,反对和弃权票数合计超过95%。

后续影响将更为深远,目前有43家待IPO公司由正中珠江审计,另有3家已经申报的科创板公司也是,此外在近两个月内还将有46家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审议是否续聘正中珠江作为其审计机构。

中介违规面临怎样后果?

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臧小丽对天眼君表示,如果证监会最终认定,正中珠江作为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尽勤勉、尽责的义务,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被证监会处罚,被投资者起诉索赔等。

她介绍道,在近年大智慧、金亚 科技 的财务造假案中,涉事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均被列为共同被告,遭法院判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天眼君注意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曾为金亚 科技 出具存在虚假记载的审计报告,但去年8月证监会仅合计罚没其360万元,对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也只给予警告分别罚款10万元。但其作为头部会计师事务所,今年落选了科创板首届发审委委员名单。

去年市场风传证监会暂停接收立信、众华、瑞华、北京兴华、致同、大华等6家会计师事务所首发上市和再融资材料,主要是因旧案在身且尚未结案,彼时有分析认为监管机构将对中介加强监管。

最近1个月内恺英网络、大智慧、康得新三家公司实控人接连刑拘,过去证监会向公安机关密集移交案件的情况并不多见,市场认为这是加强监管的强烈信号。去年证监会处罚知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暂停评级业务一年,使其一度面临破产最终由国企“接盘”。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今科创板开闸在即,施行的注册制是以信披为核心,中介机构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违规行为应当引起重视。昨天上交所就披露,有少数保荐人擅自修改已经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的重要财务数据,个别保荐人甚至违反执业准则,修改上交所问询的问题。

对于中介出现问题该如何惩处,前华泰联合资深保代王骥跃告诉天眼君,首先是要明确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如果有问题都处罚,反而不利于提高执业质量。

他表示,对于违规行为应先界定是从犯还是主犯,是过失还是故意。能力不足属于过失,配合造假则为故意。过失类处罚以罚款为主,情节恶劣的可以吊销牌照。如果是故意,应当更严厉处罚,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此前不乏吊销案例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他认为在此次康美药业事件中,正中珠江大概率存在主观故意配合上市公司。但他对于可能的处罚持谨慎态度,“对于大型的会计事务所的处罚通常比较谨慎,像立信、天健、瑞华等几家市占率很高,如果真的吊销很多公司可能都发不出年报”,“在安然事件之后,国际上对四大也是以处罚为主,吊销执照很罕见了”。

不过天眼君注意到,过去在国内资本市场并不乏被“处以极刑”的案例,其中影响较大的两起为2002年中天勤会计事务所事涉当年震惊中国的“银广夏生物造假”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2012年华南“第一所”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绿大地IPO造假”被撤销券服务业务许可。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从2000年12月成立到2001年9月被吊销执照,存在时间仅不到一年,却对中国审计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把该案之后的行业称为“后中天勤”时代,一度A股上市公司不得不聘请国内事务所+国外事务所执行“双重审计”。

中天勤全盛之时曾经是沪深两市六十余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事务所,其中有万科、格力电器等。2001年银广夏事件爆发,彼时市场早有大量声音质疑其财务存在问题,然而中天勤却由于未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没有发现问题,对银广夏的财报给出无保留意见,最终遭财政部吊销营业执照,涉事注会也被吊销职业资格。

另一影响深远的案件则是,2012年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绿大地IPO造假”被撤销券服务业务许可。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有着辉煌的 历史 ,彼时存续时间超过20年,具有深圳市唯一的证券资格,号称华南“第一所”。

绿大地在2004年至2009年,虚增收入2.96亿,欺诈发行IPO募资近3.5亿。存在虚增资产、虚假采购、虚增销售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欺诈发行等诸多犯罪行为。面对疯狂的造假行为,其前后三任审计机构鹏城、中审亚太、中准集体失声。作为从绿大地成立到IPO连续七年担任其审计机构的深圳鹏城,更是被认为是幕后“帮凶”。

2013年5月,鹏城会计师事务所的证券服务业务许可被吊销,而比处罚来的更早的是,其2012年末就因遭调查而风雨飘摇,被当时的另一大所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瑞华的前身)吞并,消失在了茫茫 历史 长河中。

在国外最著名的则是“安然案”,成立于1913年的安达信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其因协助能源巨头安然财务造假在2001年遭到美国证监会调查,2002年其全球各地的分公司相继宣布脱离加盟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有着近百年 历史 的安达信烟消云散,自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只余其四。

“广东第一所”正中珠江,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四:资产——货币资金

资产新视界:货币资金的深度解读

一、货币资金的基石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揭示了货币资金的重要地位:总资产(A)= 总负债(D)+ 所有者权益(E)。货币资金的增减,直接影响着负债与权益的动态变化: 新增100万货币资金(A↑)来自银行贷款,意味着负债增加100万(D↑)。

200万来自股东投入,所有者权益膨胀(E↑)。

300万来自企业盈利,所有者权益进一步增长(E↑)。 理解这些关键动态,有助于洞察企业资金的来源和结构。

三、货币资金的平衡艺术

四、康得新案例揭示

2019年1月,上清所未收到偿债资金,质疑浮出水面。

5月,康得新回应称122亿资金存于银行,随后银行回应余额为零,剧情反转。

实控人钟玉先生的涉事被捕,更显此案的复杂性。 五、资产负债表的深度透视

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流动和非流动负债紧密相连,同时影响着所有者权益的增减。理解这些关系,是评估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关键环节。

这段改写后的文章更注重逻辑性和故事性,通过实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货币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对企业运营和财务健康的影响。同时,通过康得新案例,强化了对货币资金管理中潜在风险的认识。

五:劣汰才能优胜 兼论退市机制的重要性!

在6月份以来,宏观层面其实有不少的好消息。包括中美大阪峰会重启经贸磋商,贸易摩擦出现短期缓和。美联储主席暗示7月降息,新一轮全球宽松周期重启在即。而国内的年中资金难关平稳度过,包商银行托管事件逐渐平息,货币利率一度创下多年新低。

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宏观利好,上周连美股都再度创出了历史新高,而A股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一、股市回调担忧供给。

IPO 规模创新高。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上周的IPO发行规模大幅放量。上周共有21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募资总额达到297亿。

虽然7月份才开始了两周,但7月以来的IPO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5家,创下17年12月以来的新高。IPO募资总额达到366.5亿元,创下15年6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也是11年2月以来月度IPO规模的次高值。

因此,市场可能在担忧IPO的放量会分流股市的投资资金。

股票总供给未增加。

但其实对IPO分流资金的担心有点过虑。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股市中融资的最大头并非IPO,而是股票增发。根据Wind统计,16年以来我国的月均股权类融资规模为1188亿,其中IPO融资138亿,而增发融资高达933亿,其余是配股、优先股等的融资。

而今年7月以来的股票增发融资规模只有14.4亿,相比于以往大幅缩水,因此即便考虑到IPO首发规模的大幅增加,在综合考虑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融资之后,今年7月以来股票融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其实并不算多。今年7月前两周的股票类融资募资总额是404亿,折合成月度金额为894亿,其实远低于今年6月的1719亿。

二、优质供给从不嫌多。

股市跌要怪供给吗?

由于中国股市长期表现不佳,未能体现出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因而大家容易把股市下跌与股票的供给关联,每一次A股到了熊市的时候,就会有暂停IPO的呼声出现。

但如果认为股市下跌是因为供给太多导致的,而已经上市的存量股票其实也可以随时卖出来,那么理论上美国股市的市值最大,股票的潜在供给也最多。目前美国股市三家交易所的总市值高达4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亿人民币,远超A股目前54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但是美国股市的长期表现远好于A股,其标普500指数在金融危机以来的底部涨幅高达350%,而中国上证指数的底部涨幅仅为76%。

而且,如果认为供给多会导致股票下跌,那么会得出结论就是市值越大的股票供给越大,那么其涨幅就越小。

但是从美国来看,其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简称为FAAMG,也就是Facebook、***le、Amazon、Microsoft、Google,其中最大的微软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最小的脸书公司市值也接近6000亿美元,而这五大公司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为33.5%,超过标普500指数20%的涨幅。

从中国来看,今年上证50指数涨幅为26.6%,超过上证指数17.5%的涨幅。而且不止是今年,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上证50指数的底部涨幅高达129%,远超同期上证指数76%的涨幅,这说明并非是市值越大涨幅越小。

A 股缺乏优质供给。

因此,A股长期不涨并不是因为供给太多,而恰恰是因为缺乏优质的供给。

比如说中国的阿里和***位列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境外上市。而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涨幅均远超同期A股的上证指数。

事实上,在美国股市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市值占比接近1/4,其前五大市值企业均为科技企业。然而中国A股前十大市值企业几乎全部都是金融和能源企业,而没有一家科技企业。原因在于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许多都在海外上市,这就使得A股的投资者无法享受到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回报。

注册制引来源头活水。

为何科技企业喜欢选择在美股上市,原因在于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巨额亏损,而A股过去要求只有盈利企业才能上市,而美股没有盈利要求,因而美股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上市首选地。

但其实盈利要求的是上市以前,而并不能保证上市以后的盈利、乃至股价上涨。比如美团点评18年亏损额达到115亿,但其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高达48%,因为市场预计其可能在2020年盈利。而07年回归A股上市的中国石油当年盈利高达1360亿,但就此定格为其历史盈利最高点,其上市后的股价也成为历史最高点,目前的股价已经接近历史新低。

此外,科技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因而创始人往往会出售股份来融资,但为了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因而会设计成同股不同权的结构。也就是创始人持有少数股份,但保留多数投票权,而投资者持有多数股份,但只有少数投票权,以此来兼顾对公司的控制以及融资发展的需要,诸如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都有同股不同权的设计。但是A股之前不承认同股不同权,而美股则认可这一架构,所以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到美股上市。

而这一次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是最大的亮点,其中的突破就是容许了亏损企业上市、同股不同权这两大科技企业的核心诉求,因而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优秀企业,诸如字节跳动、滴滴等可以考虑在科创板上市,而无需非要去美国上市。

三、劣质供给一个也多。

诚然,优质的供给从不嫌多,但是劣质的供给却是一个也嫌多,而19年A股市场遭遇了财务造假的巨大考验。

劣币着实不少。

最著名的就是“双康”,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就在19年4月30日,这两家公司同日公告爆雷。康美药业在4月30日公告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开承认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记达299亿。而康得新发布了《关于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其中负责公司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对康得新公司122.1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披露的恰当性。

而在7月5日,康得新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上述方式共虚增利润总额达119.2亿元。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对康得新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且不止是“双康”,今年以来新城控股、博信股份、ST天宝、*ST鹏起等,分别公告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被刑事拘留或者是被采取强制措施,其背后的原因都涉及到了违法行为。

劣币驱逐良币。

而大部分涉嫌违法的企业都有类似的特点,就是融资规模巨大。康得新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高达100亿,债券融资也有120亿,目前市值只有125亿。康美药业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达到163亿,债券类融资更是高达516.5亿,目前市值只剩180亿。而“双康”当年都是著名的白马股,在顶峰时的市值均超过1000亿,目前均已经跌去80%。*ST鹏起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42.6亿,目前市值只有36.5亿。*ST中科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9.6亿,目前市值12亿。

相比之下,A股中的股价之王贵州茅台,其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仅为22.4亿元,而目前市值高达1.2万亿,而港股中市值最大的***控股,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为15.7亿人民币,而目前市值高达3万亿人民币。

如果放任这些劣质企业持续上市,而这些企业又在源源不断的融资,就使得宝贵的金融资源被被浪费,社会财富被蒸发,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四、关键在于退市机制

美股的成功在于大量退市。

如何区分优质和劣质企业?在上市时其实根本无法区分。因而即便是在股市最为成功的美国,也难以避免会出现财务欺诈事件。比如说2001年时著名的安然欺诈事件,其在2000年时名列世界500强中的第16位,但在2001年承认做假账,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随后在2001年末安然公司的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由巅峰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以下,而在2002年初,纽交所称由于安然公司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因而将安然股票从交易所除名。

美国股市最大的优点,其实是在于其严格的退市制度。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7年时美国上市公司的总数为8851家,而到了2018年下降至4397家,过去21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减少了一半左右,平均每年减少212家,而考虑到美国每年IPO上市的公司数量约在100多家,这意味着过去21年美国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超过300家,折算成年均退市率高达5%。

Wind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股票数量保持在2500家左右,而平均每年退市160家,退市率超过6%。

而A股市场自成立29年来,目前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总数为3648家,而退市股票仅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仅为4家左右,过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严格规则退市,鼓励自愿退市。

在美股,退市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愿退市,另一类是规则退市。

根据美国Macey等在2008年的研究《Down and O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wand Economics of the Delisting Process》,从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间,纽约证交所自愿退市多达1032家,平均每年自愿退市100多家,而规则退市只有349家,平均每年被迫退市50家。而在NASDAQ七年退市的4133家公司中,自愿退市与规则退市大体各占一半。

而在规则退市当中,因为“1美元退市标准”所导致的被动退市占据一半的比例。这其实是将退市的决定权交给投资者用脚投票,用市场化的力量来决定退市。

中国的退市规则几经改进,在2012年时就引入了1元退市规则,也就是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就会触发退市,但是当年的闽灿坤B用六合一缩股,成功地摆脱了退市的命运,这使得这一退市规则过去形同虚设。

退市规则全面从严。

而在2018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版的退市规则,细化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实施标准和程序,同时切实提高了退市效率。而在2018年,出现了因为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的第一股中弘股份。

今年以来已经有7只股票退市,而且*st长生等多家公司都发布公告,称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如果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将因触及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因而今年的退市率有望创出十年新高。

而在科创板方面,则将实施最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设立了重大违法指标、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和规范类指标等四大退市指标,尤其是增设了市值指标,也就是连续20个股票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将终止退市,而且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制度,此外因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将永久性退出市场。

五、优胜劣汰才有希望。

处罚给力、才能保护到位。

我国一直都有退市制度,但为何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财务造假的数额触目惊心,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以康得新为例,尽管财务造假上百亿,但是其实际控制人钟某仅被处以90万罚款和终身禁入措施。原因是,按照现有的证券法193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因此90万罚款已经是现有证券法下能给出的顶格处罚。

但是考虑到康得新过去的累计股票债券融资达到220亿,股票市值从峰值下跌的损失近千亿,而且其大部分股票都是由公众持有,因此康得新给投资者造成了数百亿的损失,这和区区几十万的罚款相比相差太远。

而在美国2001年的安然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后,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5亿美元,其时任CEO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被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被罚款1200万美元。其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被判处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从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四大。而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因为涉嫌欺诈,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

因此,要想真正减少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应该严惩违法者,同时加大对投资者的赔偿等保护制度,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今年我国正在修订《证券法》,根据***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证券法修订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投资者保护需加强;二是要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在发行、交易等证券市场运作机制改革方面进行完善,为未来注册制全面实行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黄明近期表示,赔偿救济制度是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为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积极开展支持诉讼。二是积极推动先行赔付。三是创新实践示范判决。四是研究建立责令购回制度。五是推动建立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优胜劣汰就有希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在A股市场大家担心股票供给增加?原因是担心劣质供给,如果上市公司中有了太多的康美、康得新之类,就会极大损害上市公司整体的投资价值。而如果这些公司迟迟不能退市,那么市场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炒作垃圾资产。

在通达信软件系统中,有一个著名的ST板块指数,类似于就是垃圾股指数,其在08年的最低值只有294点,而在2015年最高达到2809点,金融危机以后的底部最高涨幅超过8倍,远超上证指数,垃圾股的暴涨其实就意味着市场在投机,而优质的资产被抛弃。

但自从2015年以来,ST板块指数已经跌去了70%。而在19年以来,在大盘指数整体上涨近20%的背景下,ST板块指数下跌了10%,这说明对垃圾股的炒作正在持续退潮,这是可喜的变化。

过去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刚性兑付,债券不违约,而股票也极少退市,这看似在保护投资者,其实是在鼓励投机和违规,导致了资源错配,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而在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金额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今年的包商银行托管事件意味着银行领域的刚兑也被打破,而在退市新规下股市的退市力度也明显加大,这就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因此,一方面,科创板的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严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质供给,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就有望迎来新生,形成资本市场把资金提供给优秀企业、而优秀企业则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六:华为拟在境内首次发债,募资60亿补充营运资金,华为缺钱了?

华为境内发债,你没有看错,华为境内第一次发行60亿中期票据,华为是缺钱吗?为什么要发债,从华为的财报知晓,华为不缺钱,华为给的发债理由是补充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的营运资金。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分别为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1.58%、15.52%、19.50%和 22.86%,2016-201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70.52亿元、474.55亿元、593.43亿元和349.04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

另外华为的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2019年1-6月,该公司合并口径营业收入2110.57亿元,净利润112.35亿,换言之,今年上半年华为终端净利已接近其去年全年净利了。

华为的利润、营收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而且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华为肯定不缺钱。

在华为发国内债之前,华为曾经在海外发行相关债券,包括两期人民币点心债和四期美元债券,国外的债券利率会低于国内债,为什么华为要发国内债,有几个原因。

原因1:当前的环境需要打开国内融资通道,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制裁,让华为更加坚信加大投入研发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打开国内融资通道有利于保障研发投入,准备充足的***,应对特朗普的挑战。

原因2:有可能国外的融资通道受阻,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严重,加上特朗普对华为的制裁,国外的金融机构有可能看空华为,相关的华为债发行可能受阻。

华为首次在境内发债,募集60亿补充运营资金,并不代表着华为缺钱,华为不会缺钱。如果缺钱,可以有国内银行组团贷款,可以通过内部员工配股募集资金,要知道,华为在09年一次通过内部员工配股,就募集了75亿元资金,而且,华为并非是你想参与配股就能参与配股,而是有选择性的配股。

对于华为此次发债募集资金的事,要看华为为什么改变了从来不向 社会 募集资金的一贯传统?

应该说,华为在受到美国“禁令”之后,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转变了以往的一些经营风格,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对供应商体系的转变。

这个转变,并不单纯是从“全球供应链体系”转向“国内自主替代”,也不单纯是“防止未来供应链受美国禁令影响”,而是“通过和国内供应链战略合作”和“扶持”的重大改变。

凡是做过投资或者知道华为此前对供应商的态度的人就知道,华为此前对供应商可以说是苛刻和刻薄——账期长,质量要求高,供应商考核严。

对比目前华为对供应商的态度是,给予足够的利润空间,以扶持供应商的成长和研发,账期给予尽量的快速周转,以利于供应链 健康 和 同步快速增长。

打一个比方,欧菲光在“财务造假”或者“财务危机”的节点上,华为给予“30亿的预付款”的支持,可能是华为上述转变的一个初始信号,大改以往对供应商严厉和苛刻的一贯作风。

那么,清楚了这一点之后,再来看“华为发债”的事,就能够理解华为的“变化”了。那就是让更多的国人和资金参与和感受到华为的存在和华为的成就带来的“分享”,从华为对供应链的改变来看,的确,美国禁令对华为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华为通过“美国禁令”看到了国人的民族情绪和国人对华为的支持和同情。也看到了国人的支持和同情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更看到了在目前关税环境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华为已经不仅仅是华为,而是“民族产业”是“产业链的灵魂”。美国禁令,不是针对华为,而是针对“通信产业链”和中国 科技 力量——华为营收接近万亿,其背后是十万亿级别的产业链配套能力。

因此,我个人觉得,美国的所谓禁令,让华为加速成熟了,加速了华为对自身,对产业的成熟,也加速了华为对“配套产业链”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成熟。同样,华为发债,也是这个道理。

华为首次发债的消息,在小财的朋友圈刷屏,有人笑言“747亿的现金流,国内优质资产的巅峰,请排队认购,30亿都不够狼抢的”,究竟为何?

综合华为财务报表来看,华为并不缺钱,主要目的是扩大融资渠道,应对未来经营风险。

华为并不缺钱,只是为了优化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路径 ,马云讲过一句话能够很好的解释华为这次发行债券的行为。“天晴的时候就要想着修屋顶”,这句话用在企业经营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也就是说并不是等到你真的“需要”或者“缺钱”的时候才想着去融资,要在自己最“强大”的时候就要想到去融资。

我们一般人认为只要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到去融资,但是你真的需要融资的时候 ,一定是公司的经营遇到困难了,你这个时候去进行融资,你的谈判能力是下降的,你真的需要的时候就是你“求”人的时候,你的成本会很高,而且还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在你企业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大家也都认为你有还钱能力,或者是赚钱的能力,你融资自然是容易的,这个时候储备过冬的粮食成本最低。但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去想到融资,首先对方就会怀疑你的还款能力。你的融资成本会急速上升。

华为在2015年到2017年的3年间在境外发行了4次债券融资行为,累计融资45亿美元 ,所以,这就说明华为一直是有进行债券融资的,按照当前的汇率计算,60亿元人民币债券的额度还不到9亿美元,对华为而言并没有显著 的变化,毕竟曾经3年就发行了45亿美元的债券。当下在境内进行首次发行债券只是为了优化融资布局,丰富融资渠道,无论未来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对华为来说都拥有更多的应对之策。

华为的货币资金也非常的充沛,在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华为的 货币资金分别是1255亿元、1573亿元、1841亿元、和2497亿元,货币资金的增速快于营收的增长率。2016年到2018年的货币资金复合增长率是21%,而2016年到2018年华为的营收分别是5179亿元、5982亿元和7149亿元,复合增长率是18%。而2019年上半年货币资金的增长率是36%,而同期营收的增长率只有23%,货币资金的增长远快于营收的增长率。

总而言之,华为并不缺钱,但是要为“缺钱”做好准备,提前布局,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未雨绸缪,企业经营变幻莫测,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很多企业来说,本身并不缺钱,甚至富富有余。苹果、华为都是这样的公司,苹果手里最多有相当于上万亿元人民币的现金,而华为的现金类资产也一度多达3000亿元,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也有2500亿元。由于钱太多,华为还做了800多亿元的结构性存款和理财。

即便是有钱,那也需要想各种办法打通各种融资渠道,为何?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再强的企业,也可能哪天遇到突发性的事情而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华为象征性地在境内发债券,其实就是要和这个市场建立联系。 债券市场有投资者,也有负责债券销售的投行,还有各种评级机构,还要和交易所、监管机构打交道,这些流程跑通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境内的债券市场跑通了,以后突然哪天真的需要借钱了,只要照着之前的经验走就是了。 华为这种情况,和很多不缺钱的小企业主仍然要到银行贷款,是一个道理 。

华为境内发债,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 尽可能详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我们都知道华为很强,而且华为每年要发年报,每半年要发半年报。但华为毕竟只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它的信息披露也就基本停留于定期报告,而这些定期报告是比较简单的,外界并不太能看清楚华为。一旦到公开市场融资,那么就意味着华为必须按时按需披露自己的信息,且 披露的内容比它的定期报告还要详尽,那么所有和华为有利益相关的人(比如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等等)对华为信心会更强。

总之,华为此时发债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借钱,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和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信息提升信心才是关键。

华为拟在境内首次发债,募资60亿补充营运资金,目的有几个:

第一,有备无患

其实几个月前,就有消息称华为计划在海外发债,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目的就是在冬天来临前储备粮草。

如今,变成在国内发债,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有备无患。

华为共有6次境外发债,包括4次美元债券和两次人民币点心债。目前,两笔点心债已经兑付,4笔美元债券尚未到期,共计45亿美元。

首次在国内发债,也是为了打通国内的融资渠道,毕竟海外的形势不明朗,以后还是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内债市,现在就打通渠道,也为时不晚。

第二,秀肌肉

华为账上真的不缺钱,截至2019年6月末,华为账面现金2497亿元。那么这些钱到底是真的吗?毕竟,经历过康美药业、康得新百亿货币资金造假后,大家都对这个有怀疑了。华为这不用怀疑。因为华为用现金买了700多亿的理财产品,这可是没法骗人的!

其实就完全不缺钱,但是为了储备现金,而做的融资。

之前,华为在国内资本市场非常低调,因为根本就没有融资。如今,打破这个传统,就是为了提升国内员工的信心,以及给海外员工以信心,让他们知道,华为在国内融资也是很容易的,不要担心困难,华为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毕竟,有强大的祖国做坚强的后盾。

就是华为在国内发债的事件分析。

华为发债不是缺钱,而是为缺钱做一个备份。 很多运营良好,利润稳健的公司会突然倒闭,是因为现金流突然断裂,导致企业无法生存。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血液突然干涸,企业容易猝死。

当然,华为目前不存在现金流紧张问题,但防患于未然,是一个好习惯。

对于华为来说,发债不是单纯的补充运营资金,而是要与资本市场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这样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从资本市场融资,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因为华为 历史 上,也曾经多次遇见资金困难,后来虽然都解决了,但并不意味着华为就不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

尤其是,华为与其他公司有大不同。首先是华为不上市,这样华为就与资本市场脱节。其次是,华为没有外部股东,华为的股权都是在华为内部消化,以前是通过内部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伴随华为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单纯的内部融资,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发债是一个合适的办法。一方面是建立与资本市场的合作关系,有一个好的通道。另一方面,晴天修屋顶,有助于雨天防漏水,也就是未雨绸缪,这样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

这一次华为发债总规模是200亿元,首期是30亿元,这相对于华为的营收与利润,不值一提。但对于现在市场上到处寻找投资机会的资金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有助于打开华为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通道。

企业不是孤立生存的,华为也不能总是单纯的依靠员工融资,也要建立自己的资本生态,这样在未来,如果遇见金融危机什么的,也更容易度过难关。

华为显然是缺钱的!而且这缺钱也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大环境造成的。

很多人都认为华为这2年都保持着很好的增长,每年营收几千亿,利润几百亿,应该是不缺钱的。这种想法正常情况下是没错的,但显然今年出现了不正常的额外情况,我想这点不需要多说吧,美国的封堵必然会造成华为的一些困境。那么存在哪些困境以及哪些缺钱的地方呢

1、囤货备战: 在今年5月美国正式对华为宣布进行封堵后,坊间流传的消息是华为已经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前做了准备,这其中诸多准备之一就是囤货,很多元器件早就提前做了规划,大量采购。

同时,在美国的禁令正式生效前,华为又是紧急进行了采购,也包括美国这边的公司也是大力配合,尽可能的利用那段空余时间走流程出货。

这些提前大量的囤货显然都是要钱的,这必然也就挤占掉了部分华为的资金流。这两部分要放在正常期间,显然是没必要的,属于额外的支出。其实这个从去年的利润就能看出,华为2018年的成本就上升了,这其中就有囤货的成分在。

2、备胎转正: 禁令生效下,华为就公开宣称自己有备胎,未来将不得已进行转正。虽然这很振奋人心,但是备胎毕竟是备胎,转正也是需要加大投入的,也是需要烧钱的。

你看,海思宣布转正后,华为又新投了大量资金下去,没办法,转正了你研发的东西就更多了,自然得大量烧钱。目前华为拟建上海青浦研发、武汉海思工厂,这两项总投资就达到了130以,分别为109.85亿元和18亿元

同时,备胎的有些东西其实并未完全准备充分,现在要转正了就相当于要将原有的项目提前上线,这必然会加班加点的赶工,尤其是还未完成的自然又得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尽快转正。这方面典型的就是鸿蒙系统,按照华为原为的计划,鸿蒙要明年才上,结果现在这事一来,只能提前!这一提前,显然就得加大烧钱力度了!

3、其他困境: 美国封堵之后,未来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肯定会大幅度下滑,目前其实已经显现了,欧洲市场华为手机的份额掉的还是挺多的,未来新机器不能用GSM,可能还会持续下滑,这种都将造成华为利润的下降。

而华为为了能保持在5G上的领先,以及为了手机销量达到全球第一的成绩,未来在人才,技术研发上显然还会持续加大投入,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钱。

我们可以看看截至2019年6月,华为在建的一些项目和资金需求: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投资79亿元, 华为岗头人才公寓项目 46.6亿,苏州研发项目 38亿元 、总投资的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二期 30亿元, 松山湖华为培训学院19亿元。这些项目加上前面海思的项目,总资金规模就达到了340亿元,这相当于把2018年全年利润(593亿元)的6成砸进去了。

短期内一下子砸进去这么多钱也是不易啊!

因此,综合 起来看,华为短期内缺资金还是挺正常的,毕竟现在各方面华为都需要烧钱,基础建设、人才招募、技术研发等等。这次募集总计也就60亿元资金,就规模而言其实也不大,但应该能缓解华为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华为对资金募集还是很控制,还是以自己需求为主,而不是乱搞。

近日工商银行发布了一则关于推荐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发行中期票据的函件,从函件中可以看到华为拟发行票据募集不超过200亿的中期资金。

如果单单从华为对外发布的报表来看,华为并不缺钱,根据华为最近几个年度发布的合并报表,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持有的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可变现的票据及债券等)都在千亿,最近一期更是高达2800多亿,此外华为每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也近千亿,所以单从财务报表来看,华为一点都不缺钱。

如果你有关注资本市场就会发现,基本上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都有银行融资或发债融资,那每个企业都缺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企业之所以融资,是因为企业是逐利的,当通过自身投资可以获得的收益超过融资的成本时,那么基本上每家企业都会融资,因为这是利用银行或投资者的钱为自己赚钱,这个就像很多人可以全款买房,但是却宁愿贷款一样,因为自己的资金可以用于创造其他更多的收益。

当然此次华为增加国内的融资也与其面临的国际形势有关,部分合作的外资银行减少或中断与华为的合作,所以华为提前增加国内融资有备无患。

企业的发展成长历程中,进行融资属于一个极其正常的现象,一家企业只要他利用融资创造的收益高于他融资的成本,那么企业的经营和融资就是良性的,可持续性。恰恰华为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因此大家不用过份解读与担忧。其实在这之前华为也一直都有融资,只不过以往华为比较低调,在孟晚舟事件之前知道、了解华为的人较少,当时华为的一举一动还没有如同现在一样都在国人的聚光灯下。

华为境内发债,募集60亿,补充营运资金。这样做不是因为华为缺钱,而是因为华为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为以后的发展未雨绸缪。 华为之前从未在国内发行过债券。之前曾经4次在国际市场发行过美元债券,共计45亿美元,尚未到期。 在美国对华为打压的背景下,华为在国际市场募集美元债券将变得困难,此次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债券是一次试水。 企业并不应该在缺钱的时候募集资金,只有不缺钱的时候才能募集到足够低利率低成本的债券。而此次华为募集债券显示无担保,无抵押,就表明了华为的态度,不缺钱才会有这种底气。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分别为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0.52亿元、474.55亿元、593.43亿元、349.04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而现在华为的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华为当前明显是不缺钱的。 华为国内发债是为了持续优化资本架构,保证公司财务稳健。中国债券市场容量已经全球第二。华为通过境内发债打开境内债券市场,将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优化华为整体融资布局。

华为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外部融资两部分,自身经营积累过去5年占比约90%,外部融资过去5年占比约10%。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华为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境外融资陷入停滞。 华为当前又急切地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身技术能力,以推进5G业务发展。资金投入的巨大需求要求华为拓展国内债券融资,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七:账上17亿却欠奶农4100万 科迪乳业要走康美药业老路?

强制退市规定,犹如一把严惩信披违规、严惩账实不符行为的利剑,完全可以成为监管部门以儆效尤的好工具。

2019年8月17日,科迪乳业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规违法,证监会决定对上市公司立案调查。半个月前,科迪乳业曾被爆出“拖欠奶农1.4亿账款”的消息,随后其董事长失联传闻、公司停产、诉讼缠身、大股东爆仓及占用资金等事件不断发酵。

上市公司针对奶农欠款一事回复称,目前科迪乳业应付奶款合计为1.13亿元,2个月内正常奶款为7200万元,其余4100万元为到期未付。2019年一季报显示,科迪乳业账上货币资金高达17.7亿元。账户上有巨额资金,却又无法支付4100万元的奶农欠款,甚至还出现高达11.8亿元的短期借款,科迪乳业唱的又是哪一出啊?显然不合常理。

事实上,科迪乳业的这一幕操作并不陌生,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类似案例。其中,康得新2018年报显示,其银行账户“躺着”153亿元的现金资产,但两只本息合计15.63亿元的债券到期后却出现违约。再如,辅仁药业2019年一季报显示,其账户上有18.16亿元货币资金,但却爽约6272万元的现金分红。还有一个康美药业,一个“会计差错”,就能让300亿元货币资金“不翼而飞”。

按照四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在相应时间节点,其账户上都应该存有真实的巨额货币资金,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因此暴露出部分上市公司涉嫌“账实不符”的问题,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涉嫌虚假披露或财务造假问题。

近些年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披工作越来越重视,“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逐渐成型,并付诸监管实践。从近几年考核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总体的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但也有个别害群之马不断闪现。

上市公司信披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上市公司质量千差万别,公司治理也良莠不齐,对信披的重视程度也各不一样,因此,出现信披违法违规、甚至是财务造假行为的案例并不少见。另外,违法违规成本太低,一罚了之对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很多上市公司缺乏敬畏之心,导致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披质量不高。

截至目前,康得新已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康美药业也遭到证监会的处罚,辅仁药业与科迪乳业均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但这几起案例的出现值得反思,如何才能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披质量?

康得新、康美药业、辅仁药业、科迪乳业等违法违规问题的曝光,无不体现出上市公司的“两面性”,辅仁药业如果不是因为分红出现“乌龙”,其存在的问题或许至今仍将投资者蒙在鼓里,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提升信披质量的重要性。

笔者以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质量,首先需要把对信披违规行为的“零容忍”真正落到实处。类似康美药业那样有组织、有预谋,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的,可根据影响的恶劣程度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予以严惩,该退市的退市、该禁入的禁入、该判刑的判刑,决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

虽然当前《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短板,监管部门在处罚违法违规行为时经常会感到束手束脚,但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却是大有发挥空间的。比如,对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的规定,犹如一把严惩信披违规、严惩账实不符行为的利剑,完全可以成为监管部门以儆效尤的好工具。

相关报道>>>

账上货币资金超17亿 却欠奶农4100万 科迪乳业大股东占用资金存疑

科迪乳业遭调查背后:十年资本运作一朝陷危局

被列入“老赖”名单又遭立案调查 科迪乳业麻烦不断

麻烦不断科迪乳业被立案调查 股份几近全质押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天成财经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1-2022 天成财经 -(www.orange-zhsh.com)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3010890号 网站地图